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普内科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来源:医联媒体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指下肢皮下组织中的水分在受到压力时无法正常回流,导致组织肿胀,用手指按压会出现凹陷,且凹陷皮肤无法立即弹回。这种水肿通常出现在脚踝、小腿和足部,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引起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源性因素:如心力衰竭、心包积液等,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水肿。

2.肾源性因素: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肾脏滤过功能下降,引起水钠潴留,导致水肿。

3.肝源性因素:如肝硬化、肝癌等,会导致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引起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水肿。

4.营养不良性因素:如维生素B1缺乏、蛋白质缺乏等,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水肿。

5.内分泌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引起水肿。

6.药物性因素:如某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等,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7.其他因素:如妊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回流受阻等,也会导致下肢水肿。

总之,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果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水肿的发生。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