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帅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它会导致视网膜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进而引发视网膜组织缺氧、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以下是对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
1.血管壁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从而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
2.血管栓塞:血液中的栓子,如血小板、胆固醇结晶等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视网膜动脉,阻塞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
3.血管痉挛:情绪激动、疼痛刺激、寒冷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进而导致视网膜动脉阻塞。
4.血液动力学改变:如低血压、心律失常、严重贫血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视网膜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引发视网膜动脉阻塞。
二、症状
1.视力突然下降: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2.视野缺损:患者可出现视野中心暗点,即视野缺失。
3.眼底改变:患眼的视网膜动脉变细,呈节段性,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黄斑区呈樱桃红斑。
四、治疗方法
1.降低眼压:如按摩眼球、前房穿刺等,以降低眼压,增加眼内血流灌注。
2.溶栓治疗:如使用尿激酶、链激酶等药物溶解血栓,以恢复视网膜动脉的血流。
3.扩张血管:如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盐酸罂粟碱等,以扩张血管,增加视网膜的血液供应。
4.病因治疗:针对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
五、预防方式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风险,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预防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等,这些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血管壁病变的发生,从而降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风险。
3.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及时进行治疗。
总之,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可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患者,应注意预防,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一旦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