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清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疾病,通常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病变主要发生在关节周围组织,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和慢性关节病变。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晶体在关节内沉积,引起炎症反应而产生的。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应该被肾脏排除。然而,当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排泄不畅或者肾脏功能下降时,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易在关芯、肌肉等处形成尿酸结晶,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发作部位是拇指近端关节,其他还有踝关节、膝关节和手指关节。发作时疼痛剧烈,患处发热、红肿、僵硬,可伴有皮肤发红、压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在病程中还会出现痛风石和肾脏结石等并发症。
预防痛风性关节炎,首先要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蟹类、鲑鱼等。同时还要合理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尿酸高、有发作史的患者,还需要药物治疗,包括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等。
当然,在发生关节炎发作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合理的治疗,减轻疼痛、缩短病程。此外,患者还需要长期定期的随访,进行尿酸水平监测,避免病情复发或加重。
总之,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和控制的疾病,患者需要警惕饮食、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等各方面的因素,保持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