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假性黄疸是指身体表现出黄疸症状但血液中胆红素和肝功能正常的一种状况。它通常是由于一些特定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不是由于肝功能异常造成的。假性黄疸的确切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一些潜在的因素可能包括血管紧张、食物或药物的作用,或者是血液中某些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在假性黄疸中,皮肤和眼球会呈现黄色。有时人们会因此误以为自己患上了肝脏相关的疾病,但实际上假性黄疸是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它通常是暂时的而且会自行消失。然而,如果出现黄疸的症状,还是需要及时就医,排除肝功能异常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除了黄疸症状外,假性黄疸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全身瘙痒、恶心呕吐、黑便等。通过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和肝功能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是否是假性黄疸。这些检查通常包括测量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浓度,以及检查肝酶和其他肝功能指标。
一些可能导致假性黄疸的因素包括:
1.血管紧张:例如受到惊吓、激动、或者疼痛时,或者是运动、剧烈运动后。
2.食物因素:例如食用了某些特定的食物,如胡萝卜和南瓜等。
3.药物因素:一些药物或化学药品可能会干扰血液中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黄疸症状。
4.其他因素:例如体内的血液成分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假性黄疸,也应该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医生会结合其他症状和病史信息,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判断,从而给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