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骨外科

什么是骨折后肌肉萎缩

来源:医联媒体

骨折后肌肉萎缩是指在骨折受伤后,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和不活动导致周围肌肉组织的萎缩和减少。骨折后肌肉萎缩是骨折康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可能会延缓康复进程,甚至导致功能障碍。了解骨折后肌肉萎缩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康复十分重要。

骨折后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骨折后固定和不活动导致的局部肌肉无力,这是由于受伤部位的固定和缺乏运动引起的肌肉使用减少,从而导致肌肉的萎缩。其次,伤后疼痛会加剧局部肌肉的无力程度,使得肌肉更容易发生萎缩。另外,受伤部位的失血和炎症也会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影响,加速肌肉萎缩的发生。

预防和减少骨折后肌肉萎缩首先,及时进行理疗和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帮助康复患者尽快地进行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其次,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如逐渐增加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肌肉训练等,都是减少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此外,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也是促进肌肉生长的重要因素。

总之,骨折后肌肉萎缩是骨折康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理的理疗、运动和营养调理,可以有效减少骨折后肌肉萎缩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