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囊触痛征是指当压迫或刺激胆囊区域时,患者会感到疼痛或不适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有关。
胆囊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位于肝脏下方,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放胆汁,帮助人体消化脂肪。当胆囊受到细菌感染、胆石阻塞、胰腺炎等问题时,就会引起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就会出现胆囊触痛的症状。
患有胆囊炎或胆石症的患者在胆囊区域压迫或刺激时,会感到胀痛、灼热、钝痛或剧痛的不适感。这种症状通常会伴随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胰腺炎、胆管炎等并发症。
为了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胆囊炎或胆石症,医生通常会进行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时,医生会通过腹部压痛试验来检查患者是否有胆囊触痛征。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超声波、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胆囊问题。
一旦患者被确诊患有胆囊炎或胆石症,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轻重来制定治疗方案。轻度的病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包括胆囊摘除术等。
总之,胆囊触痛征是胆囊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在出现该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平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