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肝胆胰外科

什么是胆道梗阻

来源:医联媒体

胆道梗阻是指胆管或胆道内发生阻塞,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流出胆囊或肝脏,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和症状。胆道梗阻可以发生在胆总管、胆囊颈部或者胆管的任何部位,通常是由于结石、肿瘤、炎症或外部压迫等引起。

胆道梗阻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胆囊或肝脏中,造成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胆汁内的胆盐和胆囊收缩素在胆道梗阻时无法排出,会导致黄疸和皮肤瘙痒等症状。此外,胆道梗阻还可能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胆道梗阻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临床检查,包括超声波、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和胆道造影等。一旦确认患有胆道梗阻,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消炎镇痛、药物溶石、内镜取石、外科手术等。

预防胆道梗阻的最有效方法是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适当的运动,定期体检。

总之,胆道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症状不一定明显,但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接受正规治疗。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