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来源:医联媒体

病理性黄疸是指由于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增加而引起的黄疸。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常伴有尿液变深和粪便变浅的症状。

胆红素是由体内的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它在正常情况下会被肝脏排出体外,但是当肝脏功能异常或胆道阻塞时,胆红素排泄受阻,就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的增加,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胆道梗阻、溶血性贫血、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引起的。

病理性黄疸除了皮肤、巩膜和黏膜出现黄染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胀、皮肤出血等。一些疾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对于病理性黄疸,首先需要明确其病因,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导致黄疸的具体疾病。根据病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胆汁引流和对症治疗等。

病理性黄疸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因此及时明确病因,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如果出现黄疸的症状,尤其是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预防病理性黄疸,除了积极治疗潜在的疾病外,平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健康、避免酗酒和疾病预防等。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