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张智伟、王树水团队自主完成两例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这是继一周前该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可吸收铁基支架植入后的又一进展性突破。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儿童常见的先天畸形,不少先心病会合并有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瓣发育异常,尤其是复杂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瓣闭锁等,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在婴幼儿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以解除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梗阻情况,从而使心脏可以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我国通常采用的术式是自右室流出道跨肺动脉瓣至肺动脉主干和分支的补片扩大成型术。肺动脉瓣相当于位于右心室及肺动脉之间的一个单向阀门,使血流只向一个方向流动,同时保证了心脏负荷处于一定范围之内,但在术后,随着患儿生长发育以及瓣膜功能的退化,肺动脉瓣的单向阀门功能失灵,不能有效防止血流的倒流,便逐步出现肺动脉瓣返流,从而影响右心室功能,导致患儿发育迟缓、运动耐量下降、心律失常、心功能失代偿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远期并发症,严重者可猝死。
目前,二次外科手术植入瓣膜是此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然而,二次开胸面临着组织结构粘连、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和术后恢复缓慢的风险,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术期死亡率明显升高。21世纪初,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PPVI)术开始报道,该手术通过穿刺外周血管植入新的肺动脉瓣,代替原有肺动脉瓣的功能,创伤小,恢复快,临床随访显示具有良好的短中期效果,有望替代外科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案。
2021年7月22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张智伟、王树水团队为一名20岁的患者植入肺动脉瓣膜(PT-Valve®)。该患者10年前在我院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术后一直在心儿科门诊规律随访发现重度肺动脉瓣返流,右室功能减退。此次PPVI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在心导管检查及心室造影后对肺动脉、肺动脉瓣等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将肺动脉瓣膜(PT-Valve®)放置在肺动脉瓣环处,代替已经功能退化的肺动脉瓣膜,术后即刻的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显示,新植入的肺动脉瓣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肺动脉瓣无明显返流,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该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即能正常下床活动,术后复查心脏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在7月27日,该团队再次为一名17岁的法洛四联症术后出现严重肺动脉瓣返流的患者成功植入肺动脉瓣带瓣支架,也达到了预期疗效。
此两例手术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在华南地区自主完成的前两例PPVI术,意味着心儿科在该领域再次取得进展性突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一直是全国范围内、儿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领军团队,不仅在简单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技术成熟,在CHD外科术后远中期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方面亦是可圈可点,造福了更多的患者,帮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最佳的愈后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通讯员:玉今津、郝黎、张蓝溪、靳婷)
-
-
肺动脉瓣狭窄轻度标准
刘淑娟 副主任医师
-
-
肺动脉瓣上狭窄的表现
黄云 主任医师
-
-
谈谈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
曾昭华 主任医师
-
-
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术
李承志 副主任医师
-
-
肺动脉瓣反流轻度问题大吗
刘淑娟 副主任医师
-
-
肺动脉瓣狭窄的症状
肺动脉瓣狭窄发病年龄大多在10~20岁之间,本病症状与肺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轻度狭窄者伴随年龄的增长病状会慢慢显现,主要表现为乏力和劳累后心悸、劳动耐力差、气急等症状。如有这些症状,需要尽早去有权威的医... 详细»
-
-
婴儿肺动脉瓣狭窄是什么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在成年群体的发病率约为25%左右,可能会导致右心室的排血量和压力增高,长期发展容易引发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一般情况下,临床可以通过右心室压力的高... 详细»
-
-
肺动脉瓣狭窄的饮食
肺动脉瓣狭窄多发于青少年,长表现症状为劳动耐力差、乏力和劳累后心悸、气急等,头晕或剧烈运动后昏厥。这种疾病在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饮食护理,饮食是身体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及时补充身体各项营养元素,有助于提... 详细»
-
-
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症状
如果肺动脉瓣有轻度反流,一般认为肺动脉瓣不完全,这可能是由肺动脉高压引起的。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它会引起右心肥大,进而发展为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肺动脉瓣轻度反流没有症状,无... 详细»
-
-
胎儿肺动脉瓣轻度反流
胎儿出现肺动脉瓣轻度反流的现象是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类型。遗传因素以及子宫内发生感染、长期不良环境的刺激等原因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诱发因素。胎儿肺动脉瓣轻度反流,一般不会对胎儿的生命安全以及正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