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血管瘤较大或出现症状时,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血管瘤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的具体步骤如下:
1.术前评估: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数量等信息,并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介入治疗。
2.麻醉:介入治疗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紧张或不配合,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3.穿刺: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会通过皮肤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4.注入药物或栓塞剂:通过导管,医生会将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血管瘤内。药物可以使血管瘤缩小,栓塞剂可以阻塞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血管瘤缺血坏死。
5.术后观察: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肝功能损害等。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肝脏血管瘤患者,对于一些较大的血管瘤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此外,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观察血管瘤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