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至40%。如果能在脑溢血发病前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脑溢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常规检查
1.血压测量:高血压是导致脑溢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功能状况,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脑溢血。
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排除贫血、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脑溢血。
4.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状况,排除肾脏疾病引起的脑溢血。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是诊断脑溢血的首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脑出血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
2.头颅MRI检查:头颅MRI检查对脑出血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小脑出血、脑干出血等CT检查不易发现的部位,MRI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脑血管造影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情况等,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脑溢血前兆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较多,具体检查项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发现有脑溢血前兆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