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患者在发生脑溢血后,长期卧床不起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对于脑溢血后卧床不起的患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定期翻身: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因此需要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的皮肤。一般建议每2小时翻身一次,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被动活动:为了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患者需要进行被动活动。可以请专业的康复师或护士帮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如屈伸、旋转等动作。
3.坐位训练: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开始坐位训练。可以从短时间的坐位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坐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感和协调能力,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4.步态训练:当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好转时,可以开始进行步态训练。可以请专业的康复师或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动作。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5.营养支持: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应该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修复。
总之,对于脑溢血后卧床不起的患者来说,早期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翻身、被动活动、坐位训练、步态训练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注意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