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脑栓塞偏瘫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中的血栓或栓塞物导致脑部血流受阻,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和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坏死和功能障碍。临床上,脑栓塞偏瘫主要表现为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治疗脑栓塞偏瘫的关键是尽早解除脑血管的阻塞,恢复脑组织的正常血流,减轻脑部缺血和缺氧。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药物溶栓或抗凝治疗来溶解血栓或预防新的血栓形成,以达到恢复脑部血流的目的。其中,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将药物输送到脑血管阻塞处,溶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而抗凝治疗则是通过口服抗凝药物或注射肝素,预防血栓再次形成。
介入治疗方面,主要是通过介入血管手术,如血管成形术、血管支架植入、血栓抽吸术等,直接解除脑血管的栓塞,恢复脑部血流通畅。
除了主动治疗外,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训练、功能锻炼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自理能力。同时,患者和家人也要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预防血栓再次发生。
总之,对于脑栓塞偏瘫患者来说,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是恢复健康的关键。同时,也要加强预防意识,规范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才能有效预防脑栓塞偏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