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血液灌溉不足的状态,常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视物模糊、手脚麻木等。脑供血不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颈椎病等。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首先,最重要的是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平时应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持适度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等,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另外,要合理调节情绪,避免长时间的焦虑、压抑情绪。可以通过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用药规律,并定期复查,以降低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总的来说,脑供血不足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和维持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平时的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预防措施同样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如发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