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白质缺血性改变是一种影像学描述,主要是由于脑部小血管病变导致脑白质慢性缺血,在磁共振成像上表现为T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的高信号。治疗脑白质缺血性改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是导致脑白质缺血性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方法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高血脂患者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药物治疗等降低血脂水平。
-戒烟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改善脑血液循环: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缺血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扩血管药物等。
-神经保护治疗:一些神经保护药物可以减轻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的药物包括依达拉奉、胞磷胆碱等。
-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等。
-其他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白质缺血性改变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