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发病率为4%~6%,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以皮肤、皮下组织最为多见,也可发生于肌肉、骨骼、内脏、大脑等部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胚胎发育时期血管发育失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并发展成血管瘤。
2.雌二醇水平增高:有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怀孕早期,如遭受环境污染、药物刺激、外伤、不良情绪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可能会导致胚胎在分化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进而诱发血管瘤。
3.其它因素:也有研究认为,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持久性局限性静脉淤滞,引起静脉血管膨大,形成海绵状扩张。
总之,血管瘤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大多数患儿来说,其血管瘤可在出生后1~3个月内逐渐增大,然后进入稳定期并逐渐消退,因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如果血管瘤持续增大,或者位于特殊部位,如眼周、口周、外生殖器等,则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