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4天内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2周内自行恢复。虽然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生理性的现象,但对于一些家长来说,还是会引起一些担忧和困扰。那么,对于母乳性黄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加强哺乳来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对于减轻黄疸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为母乳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排泄胆红素。因此,母亲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保证宝宝充分吸收充足的母乳。
另外,多让宝宝接受阳光照射也是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有效方法。阳光能够刺激宝宝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和排泄,有助于加快黄疸的消退。但要注意,在阳光照射时要避免宝宝直接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以免引起晒伤。
此外,如果宝宝的黄疸严重影响了饮食和睡眠,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则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血清胆红素的测定来判断宝宝的黄疸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的来说,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别的治疗,而是通过饮食、阳光照射和定期复诊来加速宝宝的康复。家长们不必过分焦虑,只要正确的饮食喂养和适量的阳光照射,母乳性黄疸会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慢慢自然消退。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们仍然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时向医生咨询并采取必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