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慢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肠道内腔的狭窄、扭曲、压迫或是粘连等原因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从而引起肠蠕动减弱或停滞的一种疾病。而慢性肠梗阻引起的肿瘤则是肠道内的肿瘤生长压迫肠腔,造成肠道梗阻。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特别是对于长期存在肠梗阻症状但却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的患者。
慢性肠梗阻引起的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肿瘤的生长所致,肿瘤压迫肠道导致梗阻。而继发性肠梗阻则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炎症、瘢痕组织、先天性病变等导致肠道狭窄,进而造成肠梗阻并引发肿瘤生长。
慢性肠梗阻引起的肿瘤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等,与一般的肠梗阻症状相似。但是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消瘦、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性症状,这些都是由于肠梗阻引起营养吸收不良和代谢紊乱所致。
针对慢性肠梗阻引起的肿瘤,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常见的检查包括胃肠镜、X线造影、CT扫描等,通过检查可以确认肠腔的狭窄部位和引起症状的原因。治疗方面,如果是肠道内的肿瘤引起的梗阻,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改善肠道通畅;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慢性肠梗阻引起的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并减轻痛苦。预防方面,注意饮食卫生,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肠道疾病都可以帮助减少患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