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来源:医联媒体

脊髓灰质炎,又被称为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灰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松弛、萎缩,从而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脊灰病毒有Ⅰ型、Ⅱ型、Ⅲ型三种血清型,其传播方式主要为粪-口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手以及苍蝇等媒介均可传播病毒。日常生活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物品等也可感染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脊灰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5~14天,一般为7~10天。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一般持续2~3天。随后患者会出现肢体疼痛、感觉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颈项强直、四肢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困难、发绀、昏迷,甚至死亡。

脊灰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脊灰疫苗包括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脊灰灭活疫苗(IPV)两种。OPV是预防脊灰的主要疫苗,它是一种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预防脊灰的发生。IPV是一种注射用灭活疫苗,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可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对OPV过敏的人群。

总之,脊灰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导致肢体瘫痪,甚至死亡。预防脊灰的关键是及时接种脊灰疫苗,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