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冠心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它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冠心性心肌梗塞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这些因素导致血管壁的斑块形成,最终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血流,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会在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发作,严重时会导致猝死。
诊断冠心性心肌梗塞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进行综合判断。一旦确诊,就需要尽快进行治疗。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是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来重建血流;药物治疗主要是降低血压、血脂和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冠心性心肌梗塞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保持适量的体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还要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