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健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关节与骨病外科
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骨髓炎容易复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病原体残留:在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如果病原体没有被完全清除,它们可能会在骨骼内残留并潜伏下来。当身体免疫力下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病原体再次活跃时,就可能引发复发。
2.血液循环不良:骨骼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这使得药物难以充分到达感染部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血液循环不良还可能导致病原体在骨骼内持续存在,增加复发的风险。
3.死骨残留:在骨髓炎的病变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死骨。死骨是没有血液供应的骨骼组织,药物难以渗透,细菌容易在其中滋生。如果死骨没有被彻底清除,就可能成为复发的根源。
4.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并且在治疗后也更容易复发。例如,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骨髓炎的复发风险较高。
5.治疗不彻底:如果骨髓炎的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例如抗生素使用不足或疗程不够,就可能导致病原体残留和复发。
6.创伤或手术:骨骼的创伤或手术可能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和血液循环,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如果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也可能导致感染复发。
7.其他因素:某些因素,如吸烟、营养不良、长期卧床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血液循环,增加骨髓炎复发的风险。
如果出现骨髓炎复发的症状,如疼痛、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