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血管瘤是一种在肝脏内形成的良性肿瘤,通常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它们可以在肝脏内任何部位形成,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会变得很大,甚至在腹部造成不适和疼痛。然而,有时候肝血管瘤会奇迹般地消失,医学上称之为肝血管瘤自发性减小。
肝血管瘤自发性减小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医学界普遍认为与激素水平和血流有关。一般来说,孕妇的激素水平会增加,而这些激素对血管瘤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它们自发性减小。此外,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肝血管瘤的血供减少,从而促使肿瘤自发性减小或消失。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肝血管瘤的自发性减小可能与体内的血管生成和破坏过程有关。在一些情况下,肿瘤的新生血管可能会不稳定,导致血管瘤的内部渗血和坏死,最终使得肿瘤自发性减小或消失。
需要指出的是,肝血管瘤的自发性减小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经历的现象,且有时候肿瘤可能会再次增大。因此,如果患有肝血管瘤的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仍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评估肝血管瘤的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肝血管瘤自发性减小可能与激素水平、血流及血管生成和破坏过程等因素有关。然而,需要谨记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患者需定期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