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血管瘤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肝脏血管瘤。以下是一般的手术过程:
1.术前准备:
-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肝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血管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医生会与患者详细讨论手术的风险、益处和预期效果,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前禁食一段时间。
2.麻醉: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3.介入操作:
-医生会通过股动脉或其他血管插入一根导管,并将其引导至肝脏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通过导管,医生会注入栓塞剂或其他药物,以阻塞血管瘤的供血血管,从而减少血管瘤的血液供应。
-栓塞剂可以是微小的颗粒、凝胶或其他物质,它们会在血管瘤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瘤逐渐缩小。
4.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还会通过影像学技术(如X光、超声或血管造影)实时观察手术进展和效果。
5.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直到麻醉效果消退。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疼痛或不适,医生会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
-医生会安排定期的随访检查,以监测血管瘤的变化和评估手术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手术过程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进行肝血管瘤介入手术之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细节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