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多种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和合成等。肝结节是指肝脏内出现的一种或多种异常的小结节,这些结节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当医生怀疑肝结节可能是恶性肿瘤时,通常会建议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介入手术是一种在影像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器械直接输送到肝脏内的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肝结节,介入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经皮穿刺活检:通过皮肤穿刺,将一根细针插入肝脏内的结节,取出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结节的性质。如果结节是恶性的,介入手术可以进一步进行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2.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将其引导至肝脏内的肿瘤供血动脉,然后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肝脏内的结节,通过放射性粒子释放的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介入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手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肝功能损伤等。因此,在进行介入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总之,肝结节是否可以做介入手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医生认为介入手术是治疗肝结节的最佳选择,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术后也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遵医嘱进行复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