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腹水是一种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腹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症。正常情况下,腹腔内会有少量液体,起到润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但是,当肝脏出现疾病时,如肝硬化、肝癌等,会影响肝脏的功能,导致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失衡,从而引起腹水的形成。
肝腹水的主要症状包括腹部肿胀、腹部不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如果腹水严重,还可能导致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甚至出现破裂和感染。
肝腹水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放液、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促进腹腔内液体的排出。腹腔穿刺放液是通过穿刺将腹腔内的液体抽出,以减轻腹部压力和症状。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严重的肝腹水病例,如进行肝脏移植等。
预防肝腹水的关键是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肝脏疾病的风险。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也可以有效预防肝腹水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肝腹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