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心血管外科

房间隔缺损的解剖分型

来源:医联媒体

房间隔缺损是指左右心房之间的隔缺值得深入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根据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解剖分型:部分房间隔缺损,完全房间隔缺损和乙状缺损。

1、部分房间隔缺损:

部分房间隔缺损也称为未闭卵圆孔,是指房间隔的一个小部分未能闭合,形成一条通道允许部分氧合血从左心房流入右心房。这种缺损通常较小,并不会对心脏的正常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部分房间隔缺损是无症状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或者脑栓塞。

2、完全房间隔缺损:

完全房间隔缺损是指房间隔完全缺失,导致左右心房之间的通道无法正常闭合。通常情况下,完全房间隔缺损会使氧合血从左心房流入右心房,降低氧合血的输送至全身的能力。早期,儿童可能无明显的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疲倦、呼吸困难、患上肺部感染等症状。完全房间隔缺损还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度,最终损害心脏功能。

3、乙状缺损:

乙状缺损是最少见的一种房间隔缺损,与其他两种不同,它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乙状缺损可能会导致氧合血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从而降低全身的氧供。儿童和成人可能出现疲倦、心律不齐、心悸、发绀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房间隔缺损并不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病,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进行纠正。对于部分房间隔缺损和乙状缺损,通常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修复,而完全房间隔缺损则需要通过开胸手术进行修复。家庭史以及遗传因素可能会增加患房间隔缺损的风险,在妊娠期间孕妇需注意生活习惯和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有房间隔缺损的症状,最好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并接受治疗。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