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霞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皮肤科
耳朵里面长痘,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外耳道疖”,是一种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疾病比较常见,好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挖耳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发作。
外耳道疖的主要原因包括: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他还有链球菌、假单胞菌属等。
2.掏耳等不良习惯:掏耳或外伤导致皮肤破损,使外耳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让细菌侵入。
3.湿度和温度: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4.其他因素:如身体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也会增加外耳道疖的发病风险。
外耳道疖的主要症状包括:
1.剧烈疼痛:这是外耳道疖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在挖耳或咀嚼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或颈部。
2.听力减退:由于肿胀的疖压迫外耳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减退。
3.耳闷: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出现耳闷、耳鸣。
4.全身症状:当炎症侵及耳周淋巴结时,可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
外耳道疖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未化脓时:可局部热敷或超短波透热等理疗,以促进炎症消退。也可在疖肿的红肿处涂抹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以促进炎症局限和消散。
2.疖肿已化脓:当疖肿变软、有波动感时,可切开排脓。如果已经破溃,可清理脓液,并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再用1%新霉素或2%酚甘油纱条填塞外耳道,以促进炎症消退。
3.全身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口服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疼痛剧烈者可口服布洛芬等止痛药。
4.护理: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水和挖耳。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总之,耳朵里面长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