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它主要是指动脉壁上的血管壁中的脂质物质和钙盐逐渐增多,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变硬、失去弹性。动脉硬化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一般来说,动脉硬化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的迹象,比如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等。
2.血液检测: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来检测血中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以帮助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
3.血管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声波来观察动脉的内部结构,帮助医生判断动脉是否存在堵塞或斑块形成。
4.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等动脉硬化相关的情况。
5.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的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总的来说,早期的动脉硬化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体检和血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可能的动脉硬化的迹象,及时就医是关键。治疗动脉硬化的方法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必要时手术干预,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