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海洋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动脉闭塞脉管炎,又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疾病。主要侵袭四肢的中、小动脉,尤其是下肢的动脉更为常见。其病理变化为血管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从而引起肢体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导致肢端溃疡和坏死。
一、病因
1.吸烟:吸烟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吸烟可使肢体动脉处于持续性痉挛状态,从而诱发血栓形成。
2.寒冷、潮湿: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可使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局部血管痉挛,血液瘀滞,继而发生血管炎症。
3.感染:某些感染可引起小动脉炎症,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血栓形成。
4.性激素紊乱: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能与前列腺功能紊乱引起的血管舒缩功能失常有关。
5.自身免疫:少数患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如抗动脉抗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二、临床表现
1.缺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轻度间歇性跛行,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性跛行的距离逐渐缩短,甚至出现持续性疼痛。
2.营养障碍期:表现为静息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入睡。患肢皮肤干燥、脱屑、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汗毛脱落,小腿肌肉有萎缩现象。
3.坏死期:主要表现为患肢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日夜屈膝抱足而坐,患者常彻夜难眠。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本病需要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相鉴别。
四、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外伤等。
2.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纤药物等。
3.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4.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缺血、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包括动脉旁路移植术、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等。
总之,动脉闭塞脉管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应注意戒烟、保暖、避免外伤,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