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管阻塞是指胆汁无法流通到十二指肠内,通常是由于胆结石、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胆管阻塞的早期症状通常比较轻微,但随着病情的恶化,症状会逐渐加重,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发热、食欲不振等。其中,腹部不适可能表现为轻微的隐痛或胀痛感,有时也会伴随着腹胀和消化不良的症状。而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则可能是由于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而导致的消化系统功能受损。
另外,黄疸也是胆管阻塞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当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流通到肠道内,胆红素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发生黄疸,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此外,胆管阻塞还可能导致发热,因为阻塞会使胆囊内的胆汁滞留,从而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反应,产生发热等症状。
总之,胆管阻塞的早期症状比较轻微,但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黄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对于有胆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胆道相关的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胆道问题。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食物,也有助于预防胆管阻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