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芳艳 主治医师 助教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肛肠外科
大便便血是指在排便过程中出现血液混合在大便中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痔疮、肛裂、出血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一般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内痔位于肛管内壁,外痔则位于肛门周围皮肤。痔疮通常由于肛门充血、便秘、腹泻、长时间久坐等因素导致肛门静脉曲张而发生。痔疮患者常常出现肛门疼痛、瘙痒、肿块以及大便便血的症状。
有痔疮的患者在排便时,由于肛门附近受到了压力,容易导致痔疮破裂,使血液混合在大便中。因此,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诊治,排除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可能。
治疗痔疮包括内外两方面。对于轻度的内痔,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法进行自我调理。而对于严重的痔疮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外痔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或者非手术治疗,如脱出综合治疗等方式治疗。
同时,预防大便便血的发生,除了及时就医治疗痔疮等肛肠疾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的发生,保持肠道通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长时间久坐、饮酒过量、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痔疮的发生。
总之,大便便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果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科学的治疗。同时,平时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痔疮的发生,保持肛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