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儿科

川崎病是怎么回事

来源:医联媒体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以高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川崎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是与遗传、感染和免疫有关。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致病因子导致宿主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此外,家族史、季节性发病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也被认为与川崎病发病有关。

川崎病通常发病于儿童,尤其是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更为常见。该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全身皮疹、口腔黏膜炎、结膜充血、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外,川崎病还可能伴有心脏炎、心包炎、冠状动脉瘤等心血管并发症。

诊断川崎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进行。诊断的主要标准包括持续性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唇舌上有裂口、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肿、皮疹等。此外,血清学检查、心电图、心超等检查也对诊断有帮助。

对于川崎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处理,包括退烧、抗感染和抗炎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反应,并预防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十分重要。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儿童,家长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