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出血性结膜炎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医联媒体

出血性结膜炎,又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偶见柯萨奇病毒A24型。

以下是关于出血性结膜炎原因的详细介绍:

1.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70型:这是引起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柯萨奇病毒A24型:较少见的病原体,也可导致出血性结膜炎。

2.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眼部分泌物含有病毒,通过接触患者的眼睛、手部、毛巾、手帕等物品,再触摸自己的眼睛,可传播病毒。

-间接接触传播:病毒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传播。

-飞沫传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飞沫中可能含有病毒,近距离接触可能导致感染。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和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感染。

-季节因素:多发于夏秋季,可能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4.其他因素

-个人卫生习惯差:不勤洗手、共用毛巾等不良卫生习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熬夜等导致眼部疲劳,可能使眼睛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

如果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播给他人。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