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联媒体
产褥热,即“产后发热”,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天内,妈妈的体温有两次达到或超过38℃。它是分娩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产褥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源性感染,即由外界的病菌进入体内引起的发热;另一种是内源性感染,即身体内本来就有的细菌,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疾病。
外源性感染主要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消毒不完全,或是医护人员的手或器械将细菌带入产道,导致产道感染。此外,在生产后,妈妈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也容易导致细菌感染。
内源性感染则是因为妈妈体内本来就存在一些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感染。
产褥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腹痛、恶露异常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产褥热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等,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产褥热,妈妈在生产后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外阴清洁。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