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海弟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耳鼻喉科
在秋天,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鼻子容易流血,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来年开春。下面介绍一些可能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一、原因
1.气候干燥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的湿度较低,这会导致鼻腔黏膜干燥、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2.过敏性鼻炎
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会刺激鼻腔黏膜,引起炎症和出血。
3.鼻腔感染
鼻腔感染,如鼻炎、鼻窦炎等,也可能导致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容易出血。
4.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压力较大,容易导致鼻腔内的小血管破裂出血。
5.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突出的鼻中隔黏膜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出血。
6.不良习惯
如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这些习惯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出血。
二、预防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或喷鼻,保持鼻腔湿润。
2.避免过敏原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可以佩戴口罩。
3.治疗鼻腔感染
如果患有鼻腔感染,应及时治疗,避免炎症加重。
4.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遵医嘱服药。
5.纠正鼻中隔偏曲
如果鼻中隔偏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6.养成良好习惯
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不良习惯。
7.饮食调理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K等,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8.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秋季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如果鼻出血频繁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进行治疗。同时,通过保持鼻腔湿润、避免过敏原、治疗鼻腔感染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鼻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