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白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血浆蛋白质,它在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药物、调节血容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白蛋白偏低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水肿、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等。
针对营养不良导致的白蛋白偏低,首先需要调整饮食,增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此外,可以考虑补充蛋白质营养剂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对于肝功能不全导致的白蛋白偏低,需要治疗原发病,保护肝脏功能的同时进行蛋白质营养支持。此外,慎用影响肝功能的药物和化学制剂。
肾病导致的白蛋白偏低则需要积极治疗肾脏疾病,包括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等。同时,合理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炎症反应导致的白蛋白偏低,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控制炎症反应,支持营养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蛋白质营养支持措施,如静脉输注白蛋白、口服蛋白粉、氨基酸溶液等。
总之,白蛋白偏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补充营养等措施。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