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台湾女明星徐熙媛(别名大S)因得了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年仅48岁。
这一消息震惊全网,近期流行性感冒来势凶猛,咳嗽、发烧、嗓子疼……很多人得了流感后都有这样的症状。那么,如何规范对症治疗,减少疾病对身体的伤害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专家来跟大家科普下。
明确感染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当流行性感冒来袭,小孩、年轻人和老人都成为病原体攻击的对象。在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时,很多人会觉得“症状都差不多,我自己吃点药就能好了,去医院看病太麻烦,医生肯定会开一堆化验单”等等。
然而,自己吃点药,有时候并没有对症下药,甚至还会因为错过治疗时机而导致感染加重。所以,明确感染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呼吸道感染常可以由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登革热、百日咳等病原体引起,这些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略有相似,均会出现发热、咳嗽、嗓子疼等呼吸道症状(如表1)。因此,单从临床症状上来判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会比较困难。
不同的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治疗方法和用药相差很大,如细菌感染和肺炎支原体需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而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药来对付。而且不同的细菌感染使用的抗生素也有区别。没有识别感染病原体时,自己用药不仅会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增加了抗生素副作用对身体的损害及多重耐药菌的增加。
到底是哪种感染?临床检验来诊断
病毒、支原体、登革热、还是细菌感染?早期明确感染病原体,对治疗极为重要。临床检验可以通过血常规和CRP的检查,初步判断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并且可以看出感染者体内是否有炎症反应;采用抗原或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可以辨别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或分型。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从而对症治疗。
感染识别——血常规+超敏CRP
1. 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初步鉴别感染类型的最常用指标,可用于辅助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主要查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各种细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时细胞数量或形态的异常。
2.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指标。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顶峰。通常与血常规里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结合起来看。
当细菌感染时,血液中的CRP中度或高度升高,阳性率达90%以上。并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感染越重,CRP可能越高。当病毒感染时,CRP一般不增高或轻度升高。但在新冠肺炎患者中,CRP可明显增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时,CRP轻微升高;在疾病发作时,可早于白细胞上升,恢复正常也很快,故敏感性较高。
病原体初判——抗原或抗体检测
1. 流感病毒
临床上常用的流感病毒检测包括流感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在患者感染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后,潜伏期相对较短(1-3天),故流感一般起病较急。大多数情况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都是在病程后期才出现。临床检验中一般采用胶体金法来检测鼻拭子或咽拭子样本中是否存在流感病毒抗原蛋白,来辨别患者是否有流感病毒的感染。
2.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分为IgG 和IgM两种。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1-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gM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IgG抗体出现较晚。因此,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一般采用胶体金法来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病原体确证——呼吸道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检测快速的优势,能够用于病毒和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联合使用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可以增加感染者的检出率。
呼吸道六项病原体核酸检测
1. 出结果时间:1小时
2. 采样要求
(1)使用专用的采样拭子,于病人咽峡部采样;
(2)把采样后的咽拭子放在专用的保存管中,沿拭子的折痕折断拭子,旋紧管盖送至医院医学检验科。
3. 呼吸道核酸检测优势
(1)采样简单:只需要采集一次咽拭子。
(2)检测常见病原体:覆盖最常见的呼吸道六种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
(3)结果精准可靠:核酸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漏检率低、窗口期短、检出阳性率高。
(4)早诊早治:多联检一次性检出多种病原体,可在感染初期及早明确病因,提高时效性,合理指导抗病毒治疗,降低用药风险。
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项
1. 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必要性
(1)病原体种类多、变异频繁。以病毒为主,同一临床表型又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而不同病原体的诊疗方式又有差异。
(2)混合感染。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并发症更多,且重症率变高,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也会导致鉴别诊断困难。
(3)症状复杂。病原体引发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一种病原体可引发多种临床症状。
(4)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呼吸道感染来势汹汹,感染上呼吸道后,发展迅速,容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
2. 不规范治疗的后果严重吗?
呼吸道感染尽早针对病原体治疗是关键,如果不针对治疗,会耽误病情而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引发其他疾病。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流行性感冒也会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如表2)。
(1)肺炎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于48小时内持续高热或起病2-3天后体温逐渐升高,常有气促、喘息、发绀、呼吸困难。流感肺炎可同时合并其他病毒、支原体等不同病原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是病情严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神经系统并发症
流感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其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炎、脑病、瑞氏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最多见的是流感相关性脑病/脑炎(IAE),以5岁以下儿童最为多见,病原学检查甲型多于乙型。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2天内出现,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脑部影像学(CT 或 MRI)检查可表现为多灶性对称性出血、水肿,脑干、丘脑、内囊、豆状核等均可受累,可将双侧丘脑坏死作为其典型征象。IAE病死率约1/3,严重后遗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相似。
(3)流感相关病毒性心肌炎
流感相关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多在病毒感染4-7天出现,患者常出现气短症状加重,并出现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查体可发现与发热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脏扩大、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应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检查协助诊断。流感相关病毒性心肌炎多数病情较轻,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爆发性心肌炎,危及生命。
所以,不管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这样才能尽早让身体恢复健康,减少疾病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通讯员:安俊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