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罗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通常由于尿液中某些物质的沉淀而形成。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尿液成分不平衡:输尿管结石的形成主要由于尿液中的某些物质过多,例如钙、草酸盐、尿酸等,导致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结晶沉淀,最终形成尿路结石。这些结石阻碍了尿液的正常排泄,减少了尿液的排泄量,从而引起少尿。
2.尿液浓缩:当身体缺水或者排尿不畅时,尿液会变得更加浓缩。这会使得尿液中的各种盐类容易结晶并沉淀,增加了结石的形成风险。浓缩的尿液也会造成尿路黏膜受到刺激,进而促进结石的形成,导致输尿管梗阻,引起少尿。
3.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可能会使输尿管壁发炎肿胀,使输尿管的平滑肌功能受损,造成输尿管蠕动减弱,导致结石潴留,引起尿路梗阻,使尿液排出受阻,出现少尿症状。
4.导管口径不畅:输尿管结石也可能由于先天性畸形或者后天性疾病导致输尿管狭窄,使尿液排泄受阻,造成少尿。
5.饮食习惯:长期高脂肪、高盐、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盐、尿酸等物质过多,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此外,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和碳酸饮料也会增加尿液中结石形成的机会。
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包括尿液成分不平衡、尿液浓缩、尿路感染、导管口径不畅和饮食习惯等。预防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规律排尿等措施来防范。同时,一旦出现输尿管结石引起的少尿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