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清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和全身性炎症。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受累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同时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症状,如疲劳、发热和体重下降。严重的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还会影响内脏器官,如心脏、肺部和眼睛。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的组织和细胞。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患者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都可能影响疾病的发展。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中,炎症性的细胞和化学物质会损伤关节软骨和骨头,导致关节退行性变、肿胀和疼痛。同时,炎症也会引发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的损伤,进一步加剧关节功能的损害。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彻底治愈类风湿关节炎,但早期干预、活动和体力治疗、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同时可能引发全身性症状。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控制疾病发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