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清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又称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性多器官受累的病症。
关节炎是类风湿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这些症状通常在清晨或长时间休息后加剧,称为晨僵。另外,类风湿还会引起全身不适、发热、疲乏、食欲不振等。随着病情的恶化,类风湿还可能损害眼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等多个器官。
类风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和器官发生异常的攻击,导致慢性的炎症反应。这种免疫系统的异常攻击会导致关节周围组织和软骨受损,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受损。类风湿炎症还可能引起血管炎、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目前,类风湿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风湿药、类固醇和生物制剂等,能够帮助控制炎症和减轻疼痛。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理疗和按摩等,能够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除了药物和物理治疗,饮食和生活习惯也对类风湿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正常作息和合理饮食,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减缓病情进展。
总的来说,类风湿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多器官受累的病症。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控制症状、减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需要充分理解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