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清宏 主任医师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风湿免疫科
痛风石,又称尿酸结石,是由体内过多的尿酸在关节或肾脏中结晶形成的一种石状物质。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通常通过尿液排出,但当体内尿酸水平过高时,就会出现尿酸结晶,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通常发生在关节中,尤其是脚趾关节,因此痛风也被称为“痛风病”,患者常常感到剧烈的关节疼痛和肿胀。另外,痛风石也可能在肾脏中形成,导致肾结石和肾功能损害。
痛风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饮食习惯、代谢紊乱等。饮食中过多的高嘌呤食物、酒精摄入过多、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都可能增加尿酸产生,从而增加痛风石的风险。
预防和治疗痛风石的关键在于控制尿酸水平。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预防痛风石非常重要,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限制酒精饮料、保持适当的体重、增加运动等。此外,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遵医嘱药物治疗也是治疗痛风石的重要措施。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痛风石的症状,就需要积极治疗。治疗包括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尿酸的排泄以及防止痛风石的再发。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来降低尿酸水平,改善症状。
总的来说,痛风石是一种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疾病。对于高尿酸水平有家族史或者患有其他慢性病的人群来说,及时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