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肠紊乱,又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但肠道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肠紊乱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蠕动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症状的出现。
2.肠道敏感性增加:肠道对刺激的反应过度敏感,即使是正常的肠道收缩也可能引起疼痛。
3.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4.饮食因素:某些食物可能引起肠道不适,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乳制品等。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内的细菌群落失衡也可能与肠紊乱有关。
肠紊乱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的包括:
1.腹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可在排便后缓解。
2.腹胀:腹部感觉胀满,有时还会出现肠鸣音亢进。
3.排便习惯改变:可以表现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4.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于肠紊乱的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此外,还可能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等,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肠紊乱的方法包括:
1.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症状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2.心理调节: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
3.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药物,如止泻药、解痉药、益生菌等。
4.生活方式改变: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需要注意的是,肠紊乱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