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排泄的疾病,一般包括肝内胆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两种情况。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瘙痒、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胆汁淤积性肝炎和肝硬化等并发症。
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一般以解痉药和利胆药为主,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缓解症状。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梗阻性黄疸,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手段去除导致胆道梗阻的原因,比如胆结石或肿瘤等,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不过手术治疗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病原因进行选择,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胆道支架置入或胆道成形术等特殊治疗。
总的来说,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早期发现并尽早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患者的病情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肝功能减退、黄疸加重和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黄疸等怀疑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应尽快就医确诊,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梗阻性黄疸可以治愈,但治疗的效果和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