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于红细胞被过度破坏而导致的黄疸症状。红细胞在体内正常寿命为120天,但在某些情况下,红细胞可能会被破坏得更快,导致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的发生。溶血性黄疸严重程度取决于破坏红细胞的速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溶血性黄疸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的溶血性黄疸可以导致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和肝脏功能紊乱,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黄疸和贫血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进行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包括遗传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在治疗上,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排除感染、停用引起溶血的药物、输血等。
预防溶血性黄疸,首先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溶血的物质,如有遗传性贫血症状的患者要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感染也很重要。
总的来说,溶血性黄疸严重与否取决于红细胞破坏的速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溶血性黄疸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疾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如果出现黄疸和贫血的症状,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平时也要注意预防溶血的相关因素,避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