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某些指标上出现异常的情况,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造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毒感染、酗酒、药物反应、肝炎、脂肪肝等。
当在体检或检查中发现肝功能异常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复查,这是因为个体差异和检测误差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复查来确认是否真的存在肝功能异常。另外,有些暂时性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通过复查可以了解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而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治疗,通常需要针对具体的原因进行治疗。例如,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因为酗酒导致的肝功能异常,需要戒酒;如果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异常,需要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此外,调整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心理压力等都是有利于改善肝功能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护肝脏,预防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首先是戒烟酒,尤其是大量饮酒,长期酗酒对肝脏的损害非常大。其次是注意饮食,尽量少摄入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有助于降低脂肪肝的风险。另外,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也都有利于保护肝脏。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并不是不可逆转的。通过及时发现、科学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保护肝脏健康,预防肝功能异常的发生。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请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疾病的情况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