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酒精性肝炎是由长期酗酒导致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坏。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受损,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脏组织的纤维化和硬化,严重的情况下会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酒精性肝炎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酒精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腹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慢性酒精性肝炎则是长期酗酒后逐渐发展而来的,患者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但不治疗会逐渐恶化并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酒精性肝炎的发生主要与酗酒过量有关。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超负荷,产生大量的毒性代谢产物,对肝脏细胞造成直接损伤。此外,酒精还会干扰肝脏的营养代谢功能,导致脂肪堆积和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
预防酒精性肝炎的关键是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标准饮品单位三个,女性则为两个。同时,饮酒应搭配膳食,避免空腹饮酒,平时应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治疗酒精性肝炎首先需要戒酒,停止饮酒对阻止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对于急性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肝炎症的控制和对症治疗。对于慢性酒精性肝炎,则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手段。
总之,酒精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主要与长期酗酒有关。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炎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酒量,戒酒,调整生活方式和及时接受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