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毫一种慢性肝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传播,且感染后可长期潜伏在肝脏中,引起慢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乙肝病毒感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通常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来判断,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等。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水平都应该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在乙肝病毒感染后,肝功能指标可能会出现异常,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及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
在乙肝感染中,有一小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异常会呈现为小三阳。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和乙肝e抗原阳性,这类乙肝患者通常称为小三阳患者。一般来说,小三阳患者表明乙肝病毒在体内活跃,可以通过血液、体液和性接触传播给他人。因此,小三阳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监测病情发展,并且采取措施防止传播给他人。
除了小三阳外,还有一些乙肝感染者可能只有一个或两个阳性,这些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时接受治疗。
然而,有一部分患者虽然乙肝小三阳,但是肝功能仍然正常。这类患者称为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期观察和随访,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以便及时治疗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乙肝小三阳是一种潜在的肝功能异常,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并严格控制病情,以减少肝功能异常导致的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病毒传播的防范意识,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