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一般来说,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治疗浸润型肺结核的药物可能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浸润型肺结核是肺结核的一种常见类型,治疗浸润型肺结核通常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这些药物在杀灭结核菌的同时,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即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个体差异等。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医生会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肝损伤。
如果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医生会根据损伤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轻度损伤可能只需调整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严重的肝损伤可能需要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并进行积极的保肝和对症治疗。
-
-
药物性肝损伤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用可疑药物:这是治疗... 详细»
-
-
药物性肝损伤分类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的一种疾病。根据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以下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分类:1.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分... 详细»
-
-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通常分为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肝活检等方面。1.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曾经使用过抗结核药物,以及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药时间等。同时了解患者是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