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肝病科

乙型肝炎会不会传染

来源:医联媒体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感染者的血液、血浆、血清和其他体液中含有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可引起感染。这种传播途径主要发生在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医疗器械不严格消毒、输血、手术操作和皮肤黏膜损伤等情况下。

性接触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途径。通过性接触(包括肛交和口交)感染者的性器官分泌物和血液中的病毒可引起乙型肝炎传播。因此,性伴侣之间要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有效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母婴传播是指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经由胎盘传播给胎儿,或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分泌物传给新生儿。这种传播途径在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尤为常见。因此,孕妇应该接受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除此之外,乙型肝炎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播,例如针头刺伤、身体穿刺和未经消毒的皮肤损伤等,这些情况下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容易传播给他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包括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保持个人卫生,预防不安全性行为,避免使用他人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等措施。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