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抑制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预防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它可以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长期感染还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是一类口服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DNA聚合酶来阻止病毒复制。这类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酯等。
干扰素是一种注射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两种。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包括:
-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肝组织学检查显示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
-乙肝病毒DNA阳性,ALT正常,但年龄大于40岁。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五项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因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同时,抗病毒治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乙肝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